(来源:团结报)
转自:团结报
当前,暑期研学活动已成为衔接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的重要载体。然而,其背后存在不少问题:多方主体责任模糊,风险防控环节薄弱,主体责任界定不清尤为突出;虚假宣传与“伪研学”现象泛滥成灾,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与专业性;研学基地标准缺失,监管机制不完善,未能形成惩治合力。
建议:
健全“三方责任”安全体系。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研学地的评估标准,推行研学资源开放备案制,强制规定场馆承载量上限、设备安全等级及师生配比。同步建立安全联签机制,要求研学地、机构、派出学校签订三方协议。
建立课程质量认证机制。由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编制分段课程指南,例如小学阶段侧重场景化体验,初中以上强化课题探究等。
构建协同监管长效机制,严惩失信行为。建立“双牌照”准入制:机构须同时获取文旅部门及教育部门认证,年审增设重大安全事故“一票否决”条款。推行“黑名单”跨省互通机制,对存在强制消费、重大责任事故的主体实施三年行业禁入,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示。探索惩罚性赔偿制度,对虚假宣传行为按费用3倍标准赔偿消费者,显著提高违法成本。
(夏 梦)
发布于:北京市卓信宝-机构配资开户-配资网大全-新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