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本末春秋2025-07-15 18:03周髀算经的前四段话和第八段话,整个把数的内涵,勾股产生方法,使用目的,测量方法,矩做方,方做圆的方法简简单单,明明白白都说明了。而且这里指出「数」其实更加类似现代数学的「测度」的意思,是用来度量的,因为要先测量才能得到数,有了数才能进行计算。而不是简单的数字的意思...太牛逼了!!实在令人震撼。
这也能解释为何中国古代数学那么早就早熟,很早就有小数,分数,负数,甚至无理数等等,因为数并不是数字,而是测度....根本不像西方对数字的理解,自然数,实数,负数,无理数什么的纠结,在中国古代看来,它们都只是测度!!!换句话说,中国古代对数的理解才是真正的数学啊.!!!-------
1. 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:“窃闻乎大夫善数也,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。夫天不可阶而升,地不可得尺寸而度。请问数安从出?”
2. 商高曰:“数之法,出于圆方。圆出于方,方出于矩。矩出于九九八十一。故折矩,以为句广三,股修四,径隅五。既方之外,半其一矩。环而共盘,得成三、四、五。两矩共长二十有五,是谓积矩。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,此数之所生也。”
3. 周公曰:“大哉言数!请问用矩之道?”
4. 商高曰:“平矩以正绳,偃矩以望高,覆矩以测深,卧矩以知远,环矩以为圆,合矩以为方。方属地,圆属天,天圆地方。方数为典,以方出圆。笠以写天。天青黑,地黄赤。天数之为笠也,青黑为表,丹黄为里,以象天地之位。是故知地者智,知天者圣。智出于句,句出于矩。夫矩之于数,其裁制万物,唯所为耳。”周公曰:“善哉!”
8.荣方复归,思之,数日不能得。复见陈子曰:“方思之以精熟矣。智有所不及,而神有所穷,知不能得。愿终请说之。”陈子曰:“复坐,吾语汝。”于是荣方复坐而请。陈子说之曰:“夏至南万六千里,冬至南十三万五千里,日中立竿测影。此一者天道之数。周髀长八尺,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。髀者,股也。正晷者,句也。正南千里,句一尺五寸。正北千里,句一尺七寸。日益表南,晷日益长。候句六尺,即取竹,空径一寸,长八尺,捕影而视之,空正掩日,而日应空之孔。由此观之,率八十寸而得径一寸。故以句为首,以髀为股。从髀至日下六万里,而髀无影。从此以上至日,则八万里。若求邪至日者,以日下为句,日高为股。句、股各自乘,并而开方除之,得邪至日,从髀所旁至日所十万里。以率率之,八十里得径一里。十万里得径千二百五十里。故曰,日晷径千二百五十里。
图片
周髀算经第7段,说了什么类的人可以学习数学,他需要:「言约而用愽」,「能类以合类」,「问一类而以万事达者」。中国古代数学更像是现代数学,比高等代数还要高级,的确不适合平常人学习。而西方数学则要简易许多,适合大众入门,这是西方数学的优点,另外西方数学是符号计算,适合进行程式计算,也是一个优点。但是在高超性和本质性上来看,中国古代数学应该更为深刻,如果可以结合符号化,程式化,想必就会有极大的用处,进入众妙之门。
图片
「周髀算经」第二段短短数十字,但其意象之博大,数理之精微令人叹服!它蕴含了「数」之本意,测量器具制备之要旨,也体现了宇宙观。
商高曰:“数之法,出于圆方。圆出于方,方出于矩。矩出于九九八十一。故折矩,以为句广三,股修四,径隅五。既方之外,半其一矩。环而共盘,得成三、四、五。两矩共长二十有五,是谓积矩。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,此数之所生也。”
----
从「周髀算经」整部书来看,它其实是一部天文测算的书籍,测量天地尺寸和周长。而且可以看出来它是基于「盖天说」的思想,因此,商高说,「数之法,出于圆方」,就是指天地,天圆地方,而要丈量它们,就需要先有矩,然后可以量地,然后再可以量天。
矩的形制有九九八十一种组合,比如勾一股九,勾二股八....但是最好的组合只有一个,就是「勾三股四弦五」这个组合,我同意东汉末年「赵君卿」的看法,因为这样才能「互为通分,各有所得」,也就是按照几何原本的「分」的观点,这三个数的「小几何」是一,即三四五这三个边都能够被一整分,不会产生整分不了的「非」的情况,测量误差也就不会累积。而如此一来,商高所说的这个数之法,真的是涵盖天地之博大,极尽测量精度之准确,可「裁制万物,唯所为之也」。
就这简简单单的几十个字,绝对的超一流,令人叹服!
另附:东汉末年为周髀算经补充了许多图形,证明和注解的赵君卿的文字,不能不说写的非常之好。
赵爽注:「观其迭相,规矩共为反覆,互与通分,各有所得,然则通叙群伦,宏纪众理,贯幽入微,钩深致远,故曰:其裁制万物,唯所为之也」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卓信宝-机构配资开户-配资网大全-新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